说课稿

时间:2022-10-30 22:07:1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华】说课稿模板9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9篇,欢迎大家分享。

【精华】说课稿模板9篇

说课稿 篇1

  本说课稿共包括了教材分析、教学程序设计、和教学体会三个部分。

  一、 教材分析

  1、 本章及本节的地位与作用。

  《电功和电功率》这一章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章之一,在这一章里,讲述了两个重要的电学概念(电功和电功率),一个重要的电学定律(焦耳定律),这些知识不仅是进一步学习电学的基础,而且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本章有两大特点,一是综合性强,不仅要综合运用前面的欧姆定律、串并联知识,还涉及到了一些力学问题(如本节中的功);另外一个特点是与生活实际联系比较紧密,几乎每节课都是从实际问题引入新课,讲了知识后又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所讲的电功,除了具有以上两个特点之外它还是对初二功的知识的延续,而且也是后面继续学习电功率、焦耳定律等知识的基础,同时也为学生将来学习更广义的功做好了必要的准备。所以无论从大纲的要求上看,还是从物理学知识的扩展上看,本章和本节都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2、 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对本节的具体要求,同时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使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1)知道电流可以做功和常见的电流做功形式。

  (2)掌握电功的公式W=UIt

  (3)知道电功的单位。

  (4)知道电能表的用途和读数方法。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电功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思想目标: 结合“一度电的作用”的教学,向学生渗透节能意识。

  3、 重点与难点。

  作为一节概念课,从概念的建立到运用都很重要,而且大纲对电功的公式要求到掌握的层次,所以把电功的概念和公式作为本节的重点。另外以初中生的能力水平很难独立地研究出电功与哪些因素有关,必须通过教师适当地点拨才能完成,所以把实验探索过程作为本节教学的难点。

  二、 教学程序设计

  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物理概念课的一般授课流程都分以下三个阶段:

  在本节课中,我利用了一个实物(电能表)和一个实验(电动机提升重物)引出电功这个概念,这样引课会使学生感到电功这个概念并不陌生,而且与学过的知识(机械功)也有联系,同时也为最后揭示电能表的应用打下了伏笔。

  接下来是概念的形成阶段,这是本节的核心,在分析电功的实质时,我强调电流做功要引起各种变化:或牵引物体运动;或发热、发光;或发生化学反应等等。通过实验、微机模拟等手段,让学生知道电流做功有多种表现形式,这样学生虽然没有完全掌握概念的内涵,却掌握了电功大部分外延。

  在研究电功与哪些因素有关时,由于书中的实验可见度和成功率都很低,既然是定性研究,我就用电流通过电灯做功来代替通过电动机做功,利用电灯发光来增加感性认识,利用投影电流表和电压表来增加可见度,并采用先猜想再实验

  最后总结的探索式教学模式。另外,在实验中我注意了研究方法的渗透,即物理学中常用的控制变量法,还通过微机动态显示研究电路的过程,再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讨论、设计实验方案,而不是由教师一个人包办,目的是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电能表的教学中,由于实物太小,一两句话很难讲清楚,所以我用电脑设计了一个小动画,使电能表的数字跳动和旋盘转动一目了然,直观而有效。最后介绍一度电的作用,目的是为了渗透节能意识。

  为了巩固电功的概念,我设计了一组程序题,通过这组由浅入深的形成性练习,使学生对电功的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尤其是第五题的训练(练习题另附),目的是提醒学生不要孤立地分析某一个因素,更不能顾此失彼。

  小结中我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思想三个方面总结,这样,既强化了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用精练的物理语言进行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总之,本节课是在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前提下设计的,教学中以实验为基础,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概念的认识为主线,运用实验、微机等多种教学手段,把传授知识、培养兴趣和能力、渗透方法有机地结合到一起,目的在于全方位地培养学生。

  三、 教学体会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 作为一门科学的物理,电功概念的本身固然很重要,但作为教学中的物理,概念的形成则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猜想,实验、讨论等方法,尽可能再现知识的发展过程,在先物理思维,使学生受到科学的严谨性的教育。

  2、 这节课的内容,表面上看较简单,学生学习也不会有什么困难,但在备课时我发现了两个疑点:一个是从力学的功过渡到电功;另一个是在定性实验后直接给出电功公式,这两点都不能用扩展知识的办法来解决,所以我便着重从现象的分析中加深学生的印象,扩展知识的外延,至于其更本质的属性,学生将来到了高中和大学将会继续学习,这里不必讲得过细、过深 。

  3、 教师的课堂提问是把知识引向深入的重要渠道,从引入新课到课后小结,我都尽力设计适当的问题,创造物理情境,并通过自己有意识地引导、点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说课稿 篇2

  今天我说的课题是《溜索》。下面我就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溜索》属于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自读课文。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小说这种文体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加强了学生对小说文体知识的掌握又巩固了学生深入阅读小说的技能,可谓一举两得。

  二、说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编写特点,结合九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文章内容。

  2、品味简洁凝练的语言。

  3、分析人物性格,概括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4、体会作者对乐观向上人生态度的赞美以及对平庸、畏难的厌弃。

  根据教材的编写特点,结合学生的学情,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难点为:探究本文的深刻寓意和情感取向。

  三、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为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我准备以下教法:朗读法、指导法、谈论法。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小说的阅读经验来学习新知,在探究的过程中化解本课的难点。结合我班学生的学情,我将采用朗读法、自主思考法、自主探究、讨论等学法,让学生回归课堂主体地位,在自主运用知识的迁移中主动完成学习,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四、说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设想,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设计了一下几个教学环节:

  第一个环节:情境导入。由于我班学生没有经历溜索这种原始的.渡河方式,并且没有见到过云南怒江大峡谷的凶险高峻和怒江的惊涛怒浪,就很难体会文中所呈现的惊心动魄过怒江的情节以及马帮汉子英勇无畏的形象,所以采用设疑激趣的情境导入。PPT展示溜索过江的视频。

  第二个环节:预习检测。简要对作者以及写作背景介绍后略点示小说三要素,出示检查生字词PPT,要求扫清阅读障碍,对重点字词如“桓”“千钧一发”要求学生标注,各个字词的音形义当堂掌握,确保字词教学落到实处。

  1、第三个环节:定向问答。我以问题引领学生,共同完成对文章内容的学习。我设计了一下问题:1、你认为应该怎样朗读课文?

  2、朗读指导:读出怒江峡谷的凶险、场面的震撼、牛、马、我的惊恐以及我对首领和马帮汉子的欣赏。

  3、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4、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5、首领是一个怎样的人,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描写首领的语句,分析首领的性格特征。见PPT

  6,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各有什么作用?

  7、文中描写了峡谷的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8,跳读课文,分析语句的表达作用?

  万丈绝壁飞快垂下去,马帮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着一派森气。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惨叫一声。

  9、小说的主旨是什么?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完成,教师指导交流明确,达到学生对文本的整体理解学习。

  第四个环节:深思质疑。提出思考问题:作者写山鹰和牛马等动物形象有什么寓意?让学生深入思考后集体共同完成。

  第五个环节:全课小结。今天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小组成员交流解答,目的是让学生不仅关注了学习结果,而且学会反思学习过程,从而积累阅读和学习经验。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老师们的聆听!

说课稿 篇3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组中的第一篇课文《窃读记》。我将从六个方面来说对这节课的思考。

  一、 说教材

  《窃读记》以自语式的内心独白手法,刻画了作者林海音孩提时代因家境贫寒,无力购书,却又酷爱阅读,以至不得不游走于多家书店之间,潜藏于读者之中以窃读的苦乐经历。

  《窃读记》是五年级上册第一组第一篇课文。本组教材以“我爱阅读”为专题进行编排,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

  阅读的重要意义,激发起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受益终生。

  依据《新课标》对本学段的阅读要求和本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从“三个围度”来考虑,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饥饿”等词语。

  2、 有感情朗读课文。

  3、 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4、 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到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内容和特点,我把本课的学习重点、难点确定为:

  学习重点: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一些表达方法《窃读记》说课稿《窃读记》说课稿。

  学习难点:通过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揣摩作者的情感变化。

  在确定了学习目标和重难点之后,我将此文教学课时安排为两课时,此次向各位评委回报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下面,我就谈谈学情以及教法和学法。

  二、学情分析

  通过四年级的语文课学习,学生已初步具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教师要在继续培养学生这一能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领悟一些表达的方法。

  三、说教法(提问情境探究)

  1、朗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散读、默读,让学生感悟作者平实、自然、柔美的风格。

  2、情境设置法:在本节课上,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创设情境,使学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思想产生共鸣。

  3、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

  四、说学法(朗读自主比较合作)

  教给学生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学法具体如下:

  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心到、手到”,积极读书,抓住文中描写的细节重点。

  2、朗读法:指导学生各种形式的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由高尔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格言进入题目解读,首先,看看题目,窃字的原意是指什么?窃读又是什么意思?连起来,窃读记可以解释为。

  设计意图:从读书的氛围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文本。

  (二)、整体感知(8分钟)

  快速默读全文,四人小组交流,找找“我”是用怎样的方法来“窃读”的,试着用一两句话分别概括出来。

  假装问价钱来窃读

  贴在大人身边来窃读

  下雨天窃读

  饥肠辘辘的窃读

  (三)、品读赏析(18分钟)

  (过渡:通过刚才的概括大家知道了作者小时候想出了许多方法来“窃读”。那么有谁能很快找出课文中集中体现作者窃读时心情的语句呢?“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1、圈划出描写窃读时心理活动、动作等词语或语句,并简单谈谈你的体会。

  追问:作者又是如何表现他的快乐和恐惧的?请大家从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两方面入手圈划出自己喜欢的词句,并谈谈自己的理解《窃读记》说课稿教学反思

  2、学生交流,相机指导朗读。(在学生比较准确的说出自己的体会之后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四)回归整体

  齐读课文,共同品味“窃读”的“快乐”与“惧怕”。

  (五)课外拓展

  1、自选感兴趣的、最欣赏的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进行美读积累,并摘抄在作业本上。

  2、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自选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六、板书设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使用免费电子邮箱收发邮件》是宁夏教育厅教研室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模块4 网络基础知识中第五单元:《网上邮差E—mail》的第三部分。随着网络社会的悄然来临,电子邮件已成为当今流行的交流方式之一,也是现代青少年必备的技能之一。学生通过浏览网页,搜索、下载网上信息的学习后,已不满足于只做一个网络的看客,很想在网络中开创一个自己的空间,证实一下自己的能力。这节课就是学生在网上申请、注册类后第一次带有自己个性的网络操作,所以本节课如果学习效果好,会对以后即时通信、网上论坛与日记等知识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信息技术对小学阶段的目标、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和情感需求,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小组协作初步掌握电子邮件基本知识,学会收发电子邮件的操作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电子邮件的安全使用意识,提高学生使用电子邮件的责任感。

  3.教学重、难点及重难点确立的依据

  教学重点:学会利用电子邮箱收发电子邮件。

  教学难点:如何发送附件。

  二、教法分析

  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教育思想,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具备实时性,开放性等特点,采用基于网络环境下“任务驱动,强化实践”的教学模式;同时,利用互联网在线功能实现跨时空信息交流,创设问题情景,鼓励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用电子邮件及小组讨论的形式寻求帮助,既掌握了知识的学习,又增强了交流和协同工作的能力。

  三、学法分析

  1.学生分析:

  现在的学生对于“因特网”、“E-mail”等词语并不陌生。但由于各种因素,学生之间对于网络的`认识和实际操作的水平差异还是存在的。一部分学生因为各种条件的限制,很少上网,因此,他们没有自己的电子邮箱;一部分学生有固定的上网时间,但是他们更热衷的是那些即时交流的工具,因此也没有自己的电子邮箱;还有一部分学生他们简直就是“小网虫”,不单有自己的电子邮箱还能熟练地利用各种交流工具在网上进行交流。因此在教学中考虑采用协作学习法和自主探究法,给学生安排充裕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实践探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相互帮助中完成相应的任务,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去学;教师巡视过程中进行个别辅导,在适当时进行分层教学,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有所提高。

  2.学法指导:

  在真实情境的任务驱动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利用“小组合作式教学法”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充分利用学生知识的互补性展开小组式学习,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展开组间竞争,在课堂上形成竞争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全面掌握本堂课的知识。

  四、教学过程

  这节课的设计大体内容由三个任务构成:

  任务一:给老师发信:

  通过这一任务,使学生初步掌握收发电子邮件。

  任务二:小组同学之间相互发信,看哪一组的同学能最快接收全本组所有同学的信。

  通过这一任务,掌握邮箱中抄送等功能的作用

  小组合作就是在这种竞争的基础上,又能友好地让小组成员进行有效的合作,还可以增强小组的集体荣誉感,形成知识的共享、集体的和谐、情感的共鸣。

  任务三:发送带附件的邮件。

  在本环节中让学生学会观察,并结合书上做一做初步理解附件的发送方式,学生完成《学习评价反馈表》对本节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然后将反馈表发送给老师。

  通过这一任务,使学生在对自己做出评价的同时,学会通过附件发送邮件。

  通过自我评价交流,培养学生的竞争、合作意识与精品意识,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强调电子邮件虽然为我们带来了方便,但它的使用存在很多道德问题,网络安全问题。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信息道德。

说课稿 篇5

  反比例是在学习了正比例跟正比例的图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反比例的意义并学会如何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因为学习过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理解并不太困难,但是如何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就是学习难点,因为学生经常会把正比例跟反比例混淆。本节课的学习重难点就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

  一、说教材

  《反比例》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二单元第三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比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阶段比例初步知识教学中的又一重要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以《新课改标准》为依据,综合小学数学教材编排意图。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通过感知生活中的事例,使学生认识理解并掌握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初步的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

  让学生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反比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渗透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说教法

  我在教学时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把学生由被动听转化为主动学,放手让他们主动去探索出新知识,最大限度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学生学到探究新知的方法,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通过直观图示,让学生充分感知、比较、归纳、概括总结出反比例的意义,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过度到抽象思维,采用引探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四、说学法设计

  数学课堂教学中,不是老师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在老师的指引帮助下,让学生自己独立自主探究,又能与他人合作地学习。所以要把教法融于学法中,在学法中体现教法。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将采用以下基本的学习方法:

  1、努力为学生创设充足的观察,分析、思考,探索、交流与合作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成反比例的量的特征,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充分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

  2、努力实现扶与放的和谐统一,共同构建有效课堂。学生能自己解决的决不包办代替:学生可能完成的,充分相信学生,发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优点,让学生有一个充分体验成功展示自我的舞台;学生有困难的,给予适当引导,拒绝无效探究,提高课堂效率。

  五、说教学流程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分为六步:

  1、复习旧知,引入新知。课开始先出现3道判断题,2道成正比例,1道不成正比例的题,起到复习旧知,引入新课的作用。

  2、通过“游长城”和“分果汁”两个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自主发现其中的规律,并逐渐领会反比例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为获取新知奠定基础。

  3、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个表格概括它们的相同点,得出反比例的意义。在学生了解反比例意义后引导学生讨论情境中成反比例量的原因,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和消化。

  4、在学生掌握了反比例的意义后,让学生切实去判断24页的两个表,加法表和乘法表中的量是否成反比例。做到学以致用。

  练习判断生活中的例子是否成反比例,加深对知识的掌握。

  5、“有比较才有鉴别”,把相类似的问题放在一起找出区别和联系,分清异同,通过对比的方法可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增强记忆效果。辩思理解同样也是概念学习的好方法,在这里学生又可学到一招。

  6、总结全课,深化教学目标。

  在老师的带领下对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知识或易出错的地方进行订正、点拨,再次总结“今天你有些什么收获?”。最后,鼓励学生一定要多动脑、勤思考、会应用、善于用转化的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用心思考,提高综合能力。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四单元的一个学习内容。在这个内容之前,学生已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了约分、通分、分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懂得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其中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最直接的知识起点。本节课的内容又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基础,同时又是本单元的重点。五年级学生已经能理解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相加减的算理,并且已经初步具有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具有了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

  据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为: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得出算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从中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3、 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本课的教学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时必须先通分的算理。

  二、 说教法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 法则是:先通分,再按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学生在前一个单元里已经熟练掌握了通分的技能,又在前几节课里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明确了分-数单位相同可以直接相加减。因此,对学生而言,作为构成计算法则的两个重要成分都已学过,在这节课,无非是引导学生想到“化异为同”,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来沟通新旧知识,好在学生已从“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里学会了这一招“化异为同”所以在这节课里要求学生再用“化异为同”来解决问题并不难。

  三、说学法

  通过学习新课标,使我明白: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基于新课标的上述理念,我把本节课的教学流程预设为: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合作探究,自主建构------巩固内化,拓展创新------回顾总结,完善认知。

  四、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设计意图:我创设这个情境的意图首先想体现数学来源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教学理念。其次在这个情境中,给学生提供了一组开放性的学习素材,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

  在学生列出的4个算式中,其中1/4+1/4是同分母分数的加法,意图是复习同分母分数的加法的计算法则。另外3个是异分母的加法,为接下来新知的探究提供了素材。

  (二)尝试研究

  这一环节是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本节课的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安排这样几个小环节:

  1、小组合作

  我在3个异分母分数的加法中,先选择了能化成有限小数的1/2+1/4,为学生解题策略多样化创造出更宽阔的思维空间。

  2、算法优化

  在学生出现了多种解题方法后,(1)化成小数计算(2)通分计算(3)画图解决。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为学生创设一种情境:继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计算1/2+1/3让学生在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解答中发现,化成小数计算时有一定的局限性,画图解决很麻烦。从而得出:异分母分数加法要先通分,再计算比较合理。

  3、验算得出异分母分数减法

  你能把自己的计算结果验算一下吗?(学生有的用加法,有的用减法)

  通过验算这个小环节,自然引出异分母分数的减法,然后让学生通过独立计算,掌握异分母分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4、 归纳概括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法则。

  三、巩固内化,拓展创新。

  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方法后,还必须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加以巩固、提高、拓展、创新,形成技能,发展智力。

  1、因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最关键是通过通分把异分母转化为同分母,所以我设计的第一个练习是口头填数,化成同分母分数。

  2、接下来第二个练习我设计了一个改错题,让学生找出解题过程中的错误,学生会仔细查看每一道题的每一步,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改正,有助于巩固正确的解题方法。题中的错误是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通达改正练习,引以为戒。学生指出错误后,可要求完整地写出正确的解题过程,以形成正确的概念

  3、第三个练习我设计了一个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真实情景,图书连连串信息,变出加减法多道计算题,让学生完整地写出解题过程,集体批改,便于教师掌握反馈信息。

  4、第四个练习我设计了两道聪明题,第一题(这组题中,每个分数的分子都是1,每道题分数的分母都是互质数。引导学生计算时,发现规律,寻找捷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其解题规律用不等于零的字母表示为①a(1)+b(1)=ab(a+b),a、b为互质数;②a(1)-b(1)=ab(b-a),a<b、a、b为互质数。第二题为了体现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如果学生当场不能解决,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出课堂,课后去思考。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课文是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一首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春雨》,原题为《春夜喜雨》课文节选了其中的前四句,这首诗赞美了春雨的善解人意,及时无声地滋润着万物的生长。前两句赞美“好雨”下得及时,好像知道什么季节最需要雨水,春天一到就下起来了。“时节”:时令、季节。“当”:正当、就在。

  “乃”:就。后两句写春雨的特点:往往在夜里,辰人们不注意的时候,随着春风轻轻地洒落,无声的滋润着万物。“润物”:滋润万物。诗人用洗练的语言,拟人的手法,形象而又准确地描绘了春雨的特点和作用,抒发了对春雨的喜爱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掌握“乃”“晓”“随”的笔顺。

  2、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对春天的热爱。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四、前置性作业:

  1、自主学习课后生字并组词。

  2、 借助拼音朗读两首古诗。

  3、搜集杜甫、孟浩然的资料并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诗人。

  4、搜集背诵描写春天的古诗。

  五、说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3、初步懂得两首诗的意思,感受作者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揭题:

  1、背诵杜牧的《山行》。

  2、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四步骤吗?

  (1)解诗题,知诗人。

  (2)读诗句,解诗意。

  (3)品诗句,悟诗情。

  (4)诵古诗,想画面。

  3、今天我们学习古诗老师有三个要求:

  (1)读正确,读出诗的节奏。

  (2)读懂,明白古诗的意思。

  (3)读好,读出诗人的心情(出示)。

  (二)检查前置性作业:

  1、出示生字:乃、晓、随、细、眠、润、潜。

  (1)同位互读。

  (2)指名读,同位组词。

  (3)齐读。

  2、自学生字,借助笔顺。

  记住“乃”“晓”“随”的笔顺。

  3、在书上描红。田字格临写。展示评价。

  (三)学习古诗《春雨》:

  1、生字都认识了,不知道古诗读得怎么样?

  (1)读正确,读出诗的节奏。

  (2)练读。

  (3)指名朗读。

  (4)指导朗读节奏、韵律。

  (5)齐读。

  2、读懂古诗,明白诗句的意思。

  (1)自读诗句,把不理解的诗词画上问号,读懂的写上自己的理解。

  ①好雨:及时雨。

  ②质疑:为什么春雨是好雨呢?

  春雨细密,滋润万物,催开百花。

  ③时节:季节、时令。乃:就。潜:暗中,悄悄地。润物:滋润万物。

  (2)小组交流,班级交流。

  (3)学生借助理解和图画尝试说诗句的意思。

  (4)指名说诗句的意思。

  3、品读古诗,读出诗人的心情。

  诗人写这首古诗是怎样的心情呢?自己小声地读,从诗句的字里行间去发现。

  “好雨”————赞美。

  4、齐背古诗。

  (四)拓展延伸。

  1、了解诗人杜甫。

  唐代诗人,与李白齐名,合称“李杜”,世人称杜甫为“诗圣”,他的诗大多忧国忧民,如“三吏”“三别”、《兵车行》、《春望》等很多作品世代流传。他的诗又被称为“诗史”。

  2、出示《春夜喜雨》的全篇积累背诵。

  《春雨》原名为《春夜喜雨》,全诗为: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3、学唱《春雨》。

  说板书设计:

  春雨—————《春夜喜雨》

  唐 杜甫

  好雨—————知时节

  随风潜入夜

  ( 赞美) 润物细无声

  第二教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春雨》。

  2、默写生字词语。

  (二)揭题:

  板书:春晓

  1、谁明白诗题的意思?

  解题:晓:早晨。春晓:春天的早晨。

  2、介绍作者:唐代诗人孟浩然。(师生资料共享)

  (三)读诗句,解诗意:

  1、看图读古诗,试说古诗的意思。

  2、理解单字的意思:

  ①眠:睡觉。

  ②不觉晓:晓指天亮。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③闻:听到。

  ④闻啼鸟:闻鸟啼,听到鸟的叫。

  3、理解诗意:

  (1)指名读第一句。

  (2)讨论:联系单字的`意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3)谁能补充一些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春天气候暖和了,夜里睡得香,不知不觉已经天亮了。醒来时只听到外边一片清脆的鸟叫声)

  师:春天的早晨多么美好。

  (4)齐读一、二两行诗。

  (5)指名读三、四两行。

  (6)这两句写什么时候的事?

  昨天夜里听到什么?想到什么?

  师:花儿落了,春天即将离去,这春光多么可贵,多么值得珍惜呀!

  (7)齐读这两句诗。

  4、诵诗句,悟诗情。

  (1)联系诗句的意思说说诗人的心情。

  (2)借助图画猜猜诗人的心情。

  (3)全班交流。

  读出诗人的心情。

  5、背诵古诗。

  6、学唱《春晓》。

  (四)展示背诵其他描写春天的古诗。

  板书设计:

  春晓 唐 孟浩然

  听到———————— 处处闻啼鸟 赞美春景

  想到—————————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惋惜花落

  附:描写春天的诗。

  ①春风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凉州词》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宋?王安石《元日》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唐?李白《春思》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唐僧志安《绝句》

  ②春雨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船撑出绿荫来——宋? 徐俯《春游湖》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杜甫《春夜喜雨》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③春色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宋?王安石《春夜》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唐?杜甫《登楼》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唐王驾《春晴》

  ④春水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李煜《虞美人》

  ⑤春景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唐?杜甫《春望》

  ⑥春物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唐?王维《相思》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⑦其他带“春”字的诗句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宋?张栻《立春偶成》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唐?李白《月下独酌》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孟浩然《春晓》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唐?刘长卿《饯别五十一南渡》

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教材数学三年级上册“加法”中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掌握1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学习笔算加法的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重点是用竖式计算以及对“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的理解,这也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能正确进行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笔算法则。

  2、充分利用已有知识,培养学生迁移的思想。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在平等、交流、对话中愉快地学习数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中国部分野生动物种数统计表”的讲解,让学生明白我国种数统计表”的讲解,让学生明白我国地大物博,有丰富的资源,使学生树立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进行万以内连续进位的加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三、说教法与学法

  注意以学生已有知识为起点,留给学生布置预习的内容和时间,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在学习中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讨论和交流。在交流中,教师适当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和看法,决不能包办代替,同时在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与交流在练习中注意提出估算的要求。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情境,收集有关野生动物的资料和图片,使孩子们发挥自己善于表现自己的天性,同时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这个环节中我以学生课前收集野生动物的资料,并以信息发布会为平台让学生在尽情展示自我中了解有关野生动物的信息,然后以课件出示各种物种以及统计表,让学生观察、质疑、收集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由此导入了新知学习,培养了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的意识和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

  (二)探究新知:

  这个环节首先由学生根据信息自己讨论交流预习生成单,培养学生的预习探究的习惯。通过小组交流使学生更进一步的明确自己所列算式和算法的'理解,在小组内形成共识。然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了汇报,说出各自小组的算法,不但使学生有了独立思考的空间,而且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进一步解决了本课的重点。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最后对比揭题,在练一练习题之后,让学生将所计算的竖式与前面学过的对比,找出不同之处,明确本节课学习的新知是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使学生将新旧知识相联系贯通。

  (三)课堂检测。

  此环节设计了“比一比,谁最棒”、“数学医院”和“实践应用”活动,利用“比一比“活动再一次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为能在比的过程当中进一步的理解算法,形成技能。设计了数学医院,让学生能把自己学到的算法应用到纠错中,并且说说自己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使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人人都有收获。在赛算结束我设计了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中建立自我评价意识,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全课小结:通过学生回顾所学知识,谈收获活动,使学生体验获得数学知识的成功与喜悦。

说课稿 篇9

  一、教材分析

  1、课文的特点及地位

  《咬文嚼字》是人教版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第一篇文章,第四单元是一个“文化随笔”单元。《咬文嚼字》是朱光潜先生讲述“文字重要性”的一篇文化随笔,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很富有“理趣”。

  2、课文的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教学要求有四个方面:一是“要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风格”,二是“提炼作者的主要观点”,三是“品味妙语佳句”,四是“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文重点:提炼朱光潜先生的观点,品味妙语佳句

  课文难点:通过品味妙语佳句,从而体会到朱光潜的观点;在品味语言时能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了解《咬文嚼字》的主要观点

  2、能力目标

  通过品味佳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通过品味佳句,培养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能力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教法分析

  1、理论依据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2、三步教学法

  整体感知——拓展延伸——迁移应用。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突出学生主体,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

  3、具体操作

  ⑴立足课本 整体感知 ⑵跳出课本 拓展延伸

  ⑶品评鉴赏 培养能力 ⑷举一反三 迁移应用

  五、学法分析

  1、学生现状:高一学生具有理解一般散文的能力。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明思路难。但高一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发表个人观点的人较多。

  2、学法指导

  ⑴通读全文两遍,理清思路,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理清思路的'能力

  ⑵在教师引导下,鉴赏诗句,培养思维能力

  ⑶在鉴赏诗句,组织语言时,将思想用文字表达出来,培养写作能力

  六、教学过程分析

  1、课文感知

  提问:为什么要咬文嚼字?咬文嚼字作用何在?

  2、拓展延伸

  品评:①忍(眼)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区别“忍”字与“眼”字的区别?

  ②(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删去“借问”与“牧童”两词句子更简洁,是否更好?

  ③前村深雪里,昨夜(?)枝开——括号内可以填什么字?

  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可否为句子增删文字或调整语序?

  3。迁移训练

  课文说:“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试着根据自己写作的体会举一两个例子证明这个论断。

  七、本课板书

  《咬文嚼字》 朱光潜

  ①忍(眼)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文字更改可以改变作者思想感情

  ②(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文字的好坏要看表达的效果,不能光看繁简

  ③前村深雪里,昨夜(?)枝开

  ——锤炼文字,重在把握当时、当地的心情与情景

  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创作要大胆发挥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