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纸教案

时间:2022-09-26 05:51:10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奇妙的纸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奇妙的纸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奇妙的纸教案

奇妙的纸教案1

  [教材简析]

  这部分教材是结合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而安排的实践活动。活动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两段。首先,指导学生欣赏中国剪纸作品,介绍其艺术特点,使学生对轴对称图形与剪纸的密切联系形成认识。然后让学生运用已获得的知识与技能独立或分小组自由进行创作,最后进行交流。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技能的灵活运用;另一方面,又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我国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培养其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创造性,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2.通过参与创作,合作交流,启迪学生灵感,感受生活。

  3.通过欣赏剪纸作品,感受古今劳动人民的高超技艺,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学习运用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创作美丽的图案。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实物投影仪、剪纸作品 剪刀 彩色纸片

  [教学过程]

  一、作品赏析。

  1、谈话:同学们,我手中有一把剪刀和一张普通的纸,就是它们创造出了中国民间文化剪纸,又叫窗花。这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有1000多年的历史,风格独特,深受国内外人士所喜爱。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出自古代与现代艺人之手的部分代表作品。

  2、板书:奇妙的剪纸

  3、利用课件与实物投影仪展示教师和学生共同准备的剪纸作品。

  4、你最喜欢哪一幅剪纸?(学生对喜爱的作品进行谈话交流。)

  5、教师对部分作品进行解说(主要针对古老的吉祥图案)。剪纸艺术是生活化的艺术,尤其体现在古代。剪纸都应用于生活的哪些方面?(服装、瓷器、皮影、居家装饰等)

  【评:通过作品欣赏,使学生对剪纸艺术有初步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作品分类。

  1、观察分析

  ①谈话:今天,大家一起看到了这么多的剪纸作品,其实在民间艺人创作中是有区别的。那么你们能进行分类吗?

  ②小组讨论。

  学生总结分类。学生分类可能很多,只要合理就要予以肯定。比如:分为人物、动物、花草、文字等类别或以颜色而分类。

  ③小结:

  同学们观察的非常仔细,从创作内容上看可以分为这几类,我们还可以从创作的方法进行分类。比如有的剪纸图案是由一组或几组完全相同的图案组合而成的,大家来看有哪些?

  ④学生从作品中找出部分符合要求的剪纸图案。

  【评:剪纸作品既可以根据图案内容分类,也可以根据图案是否对称分类,目的是为下面的教学做铺垫。】

  2、研究方法

  ①引导观察:你们再来看现在这些作品,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当学生回答是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请其他同学进行对折检验。)

  ②教师拿出其中以一次对折形式剪成的枫叶图案。

  提问:这张剪纸是什么图形?

  (学生回答是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将其对折重合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给学生看。)

  ③提问:同学们,这样漂亮的图案,你知道是怎样剪成的吗?

  引导学生根据刚才的展示,发现这个作品是对折后画样剪成的。

  ④谈话:大家今天想不想做一名巧手小艺人,用剪刀来创作漂亮的图案?

  组织学生拿出工具:剪刀和几张纸片。(提醒学生使用剪刀时注意事项)

  【评:利用所学数学知识来验证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指导学生总结出剪纸与轴对称图形的密切联系。】

  三、作品创作。

  (一)尝试创作(一次对折剪纸)

  1、课件出示枫叶图案。演示对折后的形状,然后演示未剪的正方形对折纸样摞在一起进行比较。

  ①提问:大家请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②学生根据对比回答出剪去多余的部分,教师按学生的要求完成剪纸,将其贴在黑板上。

  ③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制作:

  a、一次对折 b、沿外边画轮廓线 c、剪去轮廓线以外的部分

  ④同桌进行交流。评析。将优秀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2、引导:为什么有的同学剪出的图案漂亮,而有的同学稍有不足呢?

  大家能否谈谈自己的看法?

  3、学生总结:a、对折要整齐 b、画样要美观 c、用剪要(二)二次创作

  1、课件出示62页下方的剪纸步骤。

  ①要求:请同学拿出一张正方形纸片,按照屏幕上的顺序动手试一试,看谁做的好。

  ②教师巡视指导,请完成较好的同学帮助其他同学。

  ③组内同学进行交流,选出优秀作品贴在黑板上。

  过渡提问:还有其它的折法进行剪纸吗?(学生可能会提出沿对角线折或两次对折。)

  2、课件出示课本63页沿对角线折法。

  ①学生完成作品。

  ②展示后谈话:我们还可以怎样折?还可以折成几折来剪?

  ③引导:我们通过学习剪纸,发现了很多方法,但基本都是每次只剪出一幅图案。想一想,能不能一次剪出多幅图案呢?

  3、课件演示63页长方形纸剪花边叠剪图案。

  ①学生按顺序完成。

  ②将优秀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展评。

  【评:通过尝试创作使学生明确剪纸的基本方法与注意事项。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以直观指导,主动向学生质疑,促使学生思考与发现,形成认识,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另外,借助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思索的心理状态,非常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独立创作。

  1、出示课件。谈话:剪纸的分类大体可以分成三大类。第一类阳刻,就是剪去轮廓线之外的空白部分,保留轮廓线;第二类阴刻,就是剪去轮廓线保留其他部分;第三类阴阳混刻。

  2、要求:可以用对折的形式创作,也可以不用对折进行创作。对纸张的样式也不受限制。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幅或两幅作品。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与学生交流。

  4、展评作品。

  【评:教师简要介绍剪纸艺术的创作分类,学生结合欣赏重新认识剪

  纸艺术的灵活多变,为独立创作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充分运用合作交流,使得学生的想象力得到进一步拓展,知识得到延伸。】

  四、全课总结。

  1、启发:同学们的作品样式繁多,却很美观,这些作品与我们前面完成的作品有什么区别吗?

  教师指导学生发现规律:凡是对折后完成的剪纸作品,都是轴对称图形,不对折而完成的图形却不是。

  2、引导: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折痕就是图形(图案)的中心轴,折痕的两侧是完全对称相同的。

  【评:使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是从生活中提炼出的规律性的知识。】

  五、课后作业。

  利用轴对称图形的原理,制作完成一组可爱的动物的花边,装饰班里的墙报。

奇妙的纸教案2

  一、教材分析

  撕纸添画是综合撕纸、联想、粘贴、添画的学习活动,撕纸添画教学设计和反思。既有手工工艺,又包含了绘画技能,对于刚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奇妙的撕纸添画不失为一种较为巧妙而有效的综合能力的训练。本课奇妙的撕纸添画的学习任务是通过撕纸及找出撕下的碎纸片的各种形状来激活学生的联想,通过添画来完成学生联想的表达,而形的联想是关键,它上承随意撕纸的结果,下启添画成形的效果。奇妙的撕纸添画撕纸时要让学生随意而不受约束;形的联想要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看、将碎纸片当成各种不同媒材来看;添画时要根据撕出纸片的随意性可简可繁,线条不必画得很规范,这就大大降低了完成联想表达的难度,且能使作业更具绘画的生动性。本课的有效学习将为今后学习各种想象画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美术教案一年级上:06课 奇妙的撕纸添画

  二、教学目标

  *能关注生活中身边的人和物,用特有的形象进行再现。

  *能关注撕出的色纸的色彩和形状,积极进行思考和交流。

  *能大胆随意撕纸,有意图地用线添画,表现出综合运用能力和求异思维能力。

  三、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为综合学习活动,突出手工工艺与绘画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教学实施以学生已有的撕纸经验为激趣引导,进入随意撕纸活动。教师提示学生在平时撕过纸吗?注意过是怎样撕的吗?引导学生观察个别学生不同的随意撕纸的方式,演示完善多种撕纸方式,激励学生大胆随意撕纸;学生依经验随意撕纸,认知撕纸的多种方式,全体学生参与随意撕纸活动。以碎纸片的形色联想为话题,进入联想漫谈活动环节。教师逐一出示经过挑选的纸片,引导学生就形联想,一块纸片最好能有多种答案,提示学生在联想时还可将纸片有意再撕,鼓励学生求异思维的发挥。学生充分讨论,自由发现,说出自己的联想。当全班同学的思维都活跃起来后,及时引导个别学生当众在教师准备的纸片形状上添画表达自己的联想,将学习活动过渡到粘贴、添画学习环节。教师根据刚才学生的添画,师生互动探讨,并通过示范,说明根据联想、粘贴好纸片,在形状上添画成形的方法。提示添画能使形象更加完整,使一些畏难的学生明了添画该从何处入手,从而大胆添画,提高组织线条表现形象的能力。学生添画创作完成进入学习评价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表达如何联想、形象如何再现的意图。

  教学评价:关心身边物的色彩、形状,乐于联想,寻求与他人不同的想法。留意反复撕纸的纸片形状的变化,并能粘贴、添线成画。

  作业要求:根据撕下来的几张纸片,转换不同方向,看看像什么,粘贴在底纸上,添画成几个人或物,组合成一幅有趣的画,再说说自己的添画意图。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撕纸添画,使学生初步掌握撕纸、粘贴、添画等综合作图的方法。

  能力目标:借助学生对纸形有联想,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体会想像的乐趣,发展美术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纸形的想像、添画。

  难点:添画表现。

  六、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范作若干

  学生:彩纸、颜料、胶水

  七、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范作,学生欣赏。问:猜猜老师是怎样完成它的?

  2、出示课题,撕纸添画

  (设计意图: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课伊始,引导学生看美丽的作品,猜作品的制作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讲故事设疑:

  唐朝的美女杨贵妃最爱听纸撕裂的声音,她最喜欢把纸撕成各种形状的,(教师边讲边撕),有一天她正在屋子里高兴地撕纸,忽听太监说皇帝要来,心里想:这可糟啦,皇上可不喜欢不爱干净的妃子,他见了一定会不高兴,教学反思《撕纸添画教学设计和反思》。怎么办呢?

  你们能帮她想个好办法吗?(学生自主发言)

  2、释疑:

  杨贵妃灵机一动,将碎片捡起,把它们排列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并自己动手添画了几笔,画面就更漂亮了。(出示图片)皇帝看见了这些画,觉得很新奇,还虚心向她学习呢,这种画流传到今,就是现在的撕纸添画。(课件出示课题)

  (二)拓展思维

  1、引导学生撕纸,随意撕,

  2、拿出一生撕的纸,问:你们看,它像什么?还像什么?

  转一个方向,又像什么?

  反过来瞧瞧,还像什么?

  3、撕出四张色彩不同,形状一致的纸,看一看,想一想,根据颜色的不同,可分别想象成什么,像什么,根据它的不同颜色,添画成不同的事物。指名四学生上台贴纸,添画,怎样使它一看就像你说的物体呢?

  4、相机指导或请学习发表不同见解,引导学生注意添画时可用线,也可用涂色。

  5、课件展示撕纸添画作品,开阔学生思维。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拓展想象空间,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更充分地发展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课件展示了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艺术想象的天空中驰聘。在学生的板演添画过程中,既可发现学生在初步尝试中的不足,相机指导,又可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开启创造的意识。同时还可突破重点,降低难点。)

  (三)合作探究

  1、互说。和你身边的同学谈谈,你撕的纸像什么?

  看看别人的纸又像什么?还可把两张纸拼在一起看,像什么?

  2、小组合作,把自己撕的贴纸贴在本子上,然后进行添画,可单独成画,也可小组合作完成一幅画。

  (设计意图: 营造同学间交流的机会,调动每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加强信息交流,取长补短,培养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合作精神。)

  (四)展示评价

  1、完成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2、谁来夸夸自己的画?或把你的画编一个故事告诉大家

  3、你喜欢谁的画?(欣赏)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重在学生的视觉能力,培养自信心,注重学科的整合融汇,掌握运用语言、形体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

  (五)小结延伸

  1、今天学会了什么?

  2、动动脑,我们还可把这些撕纸画用在哪?(衣服、墙壁……)

  3、小结:美术无处不在,你看,小小一张纸,通过撕、贴、想、画,大家能把它变得那么漂亮。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可制作成图画?讨论总结出:布、线、壳等,课后请大家去试试。(课件展示不同材料的作品)

  (设计意图:延伸课堂知识,激发学生迁思维,引导其自觉拓宽视眼,更加关注生活。教师诱发学生运用本节课内所掌握的知识、技能、技巧解决生活中的其他问提,将所学知识为其所用,体现创造性学习的'新理念。)

  三、合作创作

  1、启发

  其实真正漂亮的作品它是由很多碎纸片组成的,如果把你们的作品都贴到一张纸上,也会成为一幅有趣的图画。你们看----(课件出示范图:由房屋,树,小路等组成的较难的作品,作简单的讲解)

  如果让几个小朋友合作完成一张完整的又有内容的画,要注意些什么呢?

  (商量、选择、合作、添画)

  2、小组合作

  和你小组的成员一起动手来撕,并添画成一幅完整的画。(强调合作与快速)

  表扬在制作过程中注重一起合作的小组。

  3、评价

  展示每一组的作品,评一评哪一组是最佳合作小组。

  四、延伸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撕纸添画。其实面对碎纸,我们还有更多的方法把它们组成一幅幅美丽的画。例如:(课件出示范例)

  各种撕纸拼贴的画,纸与其它物品一起拼贴的画等等。

  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在课外尝试制作一些更漂亮的画。

  现在我们的地面已经变得花花绿绿了,我们小朋友觉得在制作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呢?现在又有哪些聪明的小朋友能像杨贵妃一样把所有的废纸都利用起来,完成一张美丽的画呢?

奇妙的纸教案3

  教材分析:

  从教材来看,这一课的学习任务是凭借随意撕出纸片的各种形状激活学生对生活经验中形状相似的事物的联想,然后通过在纸片,把联想形象表达出来,是综合了撕纸、联想、粘贴、的学习活动中。形的联想是关键,它上承随意撕纸的结果,下启添画成形的效果。撕纸时,让学生大胆肆意不受形象约束的随意撕。形的联想时引导学生将纸片当作生活中熟悉的各类事物媒材去联想。同时,将纸片转动不同角度观察发现更多联想。贴画时,依托纸片已有形状完整造型,这样将手工的方法既降低了绘画的难度,又增加了绘画的越味性在整个活动中,不需要事先设定主题和形象,主要凭感觉、联想和想象来进行造型,将废纸片变成一件艺术品。在这种行为中,学生获得快乐,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作品,并表达自己的感受。对于刚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不失去一种巧妙而又有效的综合能力训练,课的有效学习将为今后的记忆画、想象画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从学习领域来看,这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生尝试使用符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征的常用工具材料:脐棒、彩笔、彩色纸,运用手工的方法,通过低年级学习喜闻乐见的形式:撕一撕,看一看,想一想,贴一贴,大胆地,自由地,把气见、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发现艺术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以及求异创新的思维和综合运用造型表

  现的能力,表达对生活的美好回忆和积极关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撕纸,使学生初步掌握撕纸、粘贴等综合作图的方法。

  2、 能力目标:

  借助学生对纸形有联想,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体会想像的乐趣,发展美术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学情分析

  1、授课对象:小学一年级学生。

  2、学生特点:好奇心强,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性高,想象力极其丰富。但孩子小,动手能力较弱,生活认知有限。

  教学策略

  本课教学遵循直观性教学原则,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将熟知的事物通过大胆地想象,用随意撕纸的方式表现出来。并在大胆、有趣的想象创作中,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发现艺术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以及求异创新的思维和综合运用造型表现的能力,表达对生活的美好回忆和积极关注。 教学媒体分析:

  1、 媒体出现的时间: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后,出示多媒体课件。

  2、 时机:学生对彩虹图片的管擦赏析,展示学生习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媒体类型:PPT课件

  4、媒体呈现方式:图文结合静态呈现,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范作,学生欣赏。问:猜猜老师是怎样完成它的?

  2、出示课题,奇妙的撕纸

  (设计意图: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课伊始,引导学生看美丽的作品,猜作品的制作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讲故事设疑:

  唐朝的美女杨贵妃最爱听纸撕裂的声音,她最喜欢把纸撕成各种形状的,(教师边讲边撕),有一天她正在屋子里高兴地撕纸,忽听太监说皇帝要来,心里想:这可糟啦,皇上可不喜欢不爱干净的妃子,他见了一定会不高兴。怎么办呢?

  你们能帮她想个好办法吗?(学生自主发言)

  2、释疑:

  杨贵妃灵机一动,将碎片捡起,把它们排列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并自己

  动手添画了几笔,画面就更漂亮了。(出示图片)皇帝看见了这些画,觉得很新奇,还虚心向她学习呢,这种画流传到今,就是现在的`撕纸添画。(课件出示课题)

  (二)拓展思维

  1、引导学生撕纸,随意撕,

  2、拿出一生撕的纸,问:你们看,它像什么?还像什么?

  转一个方向,又像什么?

  反过来瞧瞧,还像什么?

  3、撕出四张色彩不同,形状一致的纸,看一看,想一想,根据颜色的不同,可分别想象成什么,像什么,根据它的不同颜色,贴成不同的事物。指名四学生上台贴纸,怎样使它一看就像你说的物体呢?

  4、相机指导或请学习发表不同见解,引导学生注意贴画的整体形象。

  5、课件展示撕纸添画作品,开阔学生思维。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拓展想象空间,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更充分地发展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课件展示了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艺术想象的天空中驰聘。在学生的板演添画过程中,既可发现学生在初步尝试中的不足,相机指导,又可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开启创造的意识。同时还可突破重点,降低难点。)

  (三)合作探究

  1、互说。和你身边的同学谈谈,你撕的纸像什么?

  看看别人的纸又像什么?还可把两张纸拼在一起看,像什么?

  2、小组合作,把自己撕的贴纸贴在本子上,可单独成画,也可小组合

  作完成一幅画。

  (设计意图: 营造同学间交流的机会,调动每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加强信息交流,取长补短,培养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合作精神。)

  (四)展示评价

  1、完成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2、谁来夸夸自己的画?或把你的画编一个故事告诉大家

  3、你喜欢谁的画?(欣赏)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重在学生的视觉能力,培养自信心,注重学科的整合融汇,掌握运用语言、形体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

  (五)小结延伸

  1、今天学会了什么?

  2、动动脑,我们还可把这些撕纸画用在哪?(衣服、墙壁……)

  3、小结:美术无处不在,你看,小小一张纸,通过撕、贴、想、画,大家能把它变得那么漂亮。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可制作成图画?讨论总结出:布、线、壳等,课后请大家去试试。(课件展示不同材料的作品)

  (设计意图:延伸课堂知识,激发学生迁思维,引导其自觉拓宽视眼,更加关注生活。教师诱发学生运用本节课内所掌握的知识、技能、技巧解决生活中的其他问提,将所学知识为其所用,体现创造性学习的新理念。

奇妙的纸教案4

  教学理念

  美术装饰材料日益丰富,这为装饰美化工作和美术创作提供了更多的方便,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为了培养学生关注新事物和勤于探索、乐于创新的精神,本课教学安排学生从感知不干胶的性能入手,对不干胶的使用技巧和它在广告、装饰市场的应用情况作全方位的调查了解。教学过程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前提,采用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开展分组合作学习和在社会实践中学习的新尝试。

  教学方案

  一、教学年级:

  二、教学时间:二课时

  三、教学内容

  对装饰用美工材料不干胶的性能、运用及其在市场中应用的情况进行调查。

  四、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使用实践,初步了解装饰美工材料不干胶的性能并掌握该材料的基本使用技巧;

  2.通过开展调查不干胶在市场中应用情况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

  3.通过开展“不干胶创意使用比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美术教案-奇妙的粘贴纸

  标签: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案,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案, 美术教案-奇妙的粘贴纸,

  五、教学重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课堂教学第一课时

  (二)以有趣的魔术“草丛中的白兔”引入课题

  1.教师表演魔术:出示一块绿色的薄板,问学生:“这是什么?”学生答:“它是一块绿色的板。”“我说它是一块草地,草地里边还藏着小白兔呢。”教师接着说,“不信,我叫它出来让你瞧瞧!”边说边将板上用绿色不干胶刻的兔子快速撕下一只,使下边白色的底色露出来,之后用同样的方法“变”出另外两只白兔。

  2.学生觉得惊奇。教师请两位学生上台来认真查看这块会变魔术的板,揭开谜底:原来,在白色的板上粘有一层绿色的“纸”,兔子是预先在绿“纸”上刻好的,表演时只不过把上边的绿兔子撕掉而已。

  3.撕下一块绿“纸”让学生摸一摸它的正反面有不同。学生反映反面有黏性。这种纸叫什么纸呢?教师不告诉学生,留待学生课后去了解。现在暂时把它命名为“粘贴纸”,并板书课题《有趣的粘贴纸》。

  (三)学生通过观察和使用初步了解不干胶的特征性能

  1.发放给每位学生两小块不干胶,并发给他们小块有机玻璃板纸片等材料和剪刀、美工刀等工具。布块、木板

  2.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和撕扯感知这种“粘贴纸”的基本特征。

  3.学生概括“粘贴纸”的基本特征:质地像塑料纸,不易撕破;正面较光滑,背面粘性较强;背后的.衬纸光滑易撕下;背后的粘胶有气味。

  4.组织学生利用现有的材料工具对这种“粘贴纸”的性能进行探索性的研究:

  (1)这种“粘贴纸”的易折易剪程度;(2)它能粘到哪些物体上,在哪些物体上粘得比较牢;(3)它能否在一些物体上反复多次地粘上又撕下。

  5.学生相互交流实验结果,谈谈“粘贴纸”的性能。

  (四)启发学生思考:

  这种“粘贴纸”可能有些什么用途?并组织学生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五)布置学生课外对这种“粘贴纸”的功能、市场应用等情况进行调查了解

  主要调查目标:(1)它的确切名称;(2)它的优点;(3)它适用于哪些装饰场所;(4)它的制作加工常用哪些工具和设备,它的制作和加工有哪些难度,又有哪些窍门;(5)它的装饰美化效果如何。

  学生课外调查活动

  ●学生课外自由组织5—8人小组,对不干胶的功能、市场应用情况进行调查。

  ●调查过程中注意收集有关的材料,如不同种类的不干胶样品,制作成的装饰物样品,能反映其装饰效果的照片等。

  ●每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进行调查,调查完毕组内进行总结交流,并作好调查记录,写出调查报告。

  ●本次调查要求在一周时间之内完成。

  课堂教学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课外调查情况汇报交流

  1.各组派代表汇报本组调查的途径和方法

  调查的途径主要为:到装饰用品市场、电脑刻字店、广告公司、街头店面等地方进行调查。调查的方法主要有:参观、访问、通过有关书籍查找了解等。

  2.关于该材料确切名称及名称由来的汇报

  该材料名称为不干胶或即时贴,这两种名称是由于该材料的背胶经久不干和使用方便的性能特征而得来的。

  3.关于不干胶材料优点的汇报

  不干胶色泽鲜明、质地坚韧,不怕风吹雨打,应用范围广泛,而且使用非常方便,品种丰富,挑选余地很大。

  4.有关不干胶适用于哪些装饰场所的调查汇报

  不干胶主要适用于广告牌、店面玻璃门窗、灯箱、横幅、锦旗、展板、宣传窗、科室牌上的贴字和装饰美化,有时也用于装饰画的制作。

  5.关于不干胶的制作加工常用哪些工具和设备的调查报告

  手工制作加工不:于胶常用美。:工刀、刻刀、剪刀等工具;专业的广告公司和刻字店应用电脑雕刻机进行加工。

  6.关于它的制作和加工有哪些难度,又有哪些窍门的调查报告

  大块的不干胶不容易贴平整,贴的时候最好一次成功,否则返工很困难;手工刻制不干胶时要刻透,否则粘贴时会整块相连,镂空困难;不干胶粘贴不平产生一些小气泡时,可以用大头针把气泡戳破再把不干胶抹平;粘贴不干胶时,先固定它的一边,然后边撕背后的衬纸边贴,这样容易贴平整;粘贴不干胶割的小字时,用一种转贴纸来贴非常方便。

  7.关于不干胶的装饰美化效果的调查汇报

  不干胶质地平整,颜色均匀、鲜明,制作成的装饰画和文字很醒目,很漂亮。

  (三)指导学生开展不干胶创新使用实验和“创意使用”比赛

  1.分小组(4—5人为一组)发放剪刀、刻刀、垫板、绳子、易拉罐、可乐瓶、纸盒、明胶片、挂历纸和多种颜色的不干胶等工具材料。

  2.指导学生使用不干胶进行各种创造性的折、叠、搓、揉、卷、剪、贴、刻、刮的实验,并相互展示交流实验结果。教师巡视指导,发现新颖的、好的技法及时给予推广。 ·

  3.学生分小组进行不干胶“创意使用”比赛。

  同小组四五位学生相互合作,充分利用现有的工具和材料,有创意地装饰、美化教室内的物品或人物。如装饰课桌椅、书包、花瓶、花盆以及拖把等,或者装饰同学的服装、脸部、手脚等,要求装饰效果要有美感,也可以应用这些材料制作一件艺术品。

  (四)举行“创意使用”比赛作品展示和评比活动

  1.各小组展示本组成员集体创作的作品,学生相互观摩,教师为作品编号。

  2.学生提名“不干胶创意奖”候选作品5—8件。

  3.候选作品作者代表作创意的简要介绍。

  4.民主评选“不干胶使用创意作品冠军”。

  (五)教学小结

  教师简要总结本单元两课时的教学和学生课外一周实践活动的情况,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和实践的精神给予表扬,对学生取得的成绩和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学生课外多多关心周围的新鲜事物,学习上要自主探索,力求创新,同学之间则要多加强合作。

  (六)教学反思

  为期一周多的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兴趣浓厚,大部分学生参与了调查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种体验式的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形式深受学生欢迎。虽然不干胶这种材料的使用难度较大,学生一下子难以掌握,课堂作业亦显得粗糙了些,但学生们从实践中体会到了创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感。这一些正是本课的教学设计所希望达到的效果。

  本课的教学构思是颇有新意的,创新设计亮点主要体现

  1.突出学生学习活动的自主性、实践性和探索性;

  2.开展学生合作性学习的教学尝试;

  3.从课堂走向社会,拓展美术教学空间。

  在各年级中多开展类似本课的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识将会大有帮助。

奇妙的纸教案5

  活动目标:

  1、从教师和同伴传递的信息中尝试折纸画的制作方法。

  2、在圆形上联想出简单的物体,并表现其主要特征。

  3、感受尝试学习和向同伴讲述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奇妙的圆”、勾线笔每人一支、长方形复印纸每人两张。

  活动过程:

  (一)感悟活动。

  1、魔术游戏,激起幼儿兴趣。

  教师用语:这是什么?(长方形纸)我要变个魔术,看看这张长方形纸会变成什么?闭起眼睛,变、变、变!变成了什么?(圆)几个圆?(一个圆)我还能把这个圆变成许多个圆,变变变,哇!变成了四个圆。咦?你知道它们是怎么变出来的呢?怎样把长方形纸变成四个圆呢?请你们和旁边的小朋友讨论讨论,然后说给大家听。

  2、探索连续圆的折剪方法。

  (1)幼儿与同伴讨论、猜想制作的方法。

  (2)请个别幼儿说出自己的猜想。

  教师用语:谁来说说这四个圆是怎么做出来的。

  (3)幼儿可能说出的几种情况并尝试。

  A、先画四个连着的圆,然后用剪刀剪下。

  B、对折后剪。

  ……

  (二)尝试制作连续的圆。

  1、幼儿根据自己猜想出的方法,制作。

  2、展出幼儿的'作品,引导幼儿观察,自己做的和老师做的不同之处。(不一样大、没有连起来……)

  3、根据幼儿表现出的情况,再次探讨如何制作一样大小的、连续的圆,并尽可能圆。

  教师用语:

  第一种情况:我的这四个圆是一样大的,你的呢?一样大吗?有什么简单的方法能一下变出四个一模一样的圆呢?(引导幼儿说出对折后再剪,然后再让幼儿尝试)

  第二种情况:这样确实剪出了四个一样大的圆,可是没有连起来哦。(引导幼儿观察教师的画的是两条弧线,而不是一个完整的圆,并且弧线要尽可能贴近边缘,组成圆形。

  4、幼儿再次尝试。

  (三)进行圆形联想。

  1、出示折纸画,幼儿观察画中物体的共同特征。

  教师用语:老师又要变魔术了哦,变变变!变出了很多画。这些画都有个共同的地方,对都在圆形上添画出来的。那么,圆形还可以添画变成什么呢?(激发幼儿想象出其他具有圆形特征的物体,如:小动物的脸、皮球、花……)

  2、演示课件,扩散幼儿的思维。

  教师用语:小朋友想出了很多的圆形的东西,电脑里也有许多由圆形变出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四)制作折纸画。

  教师用语:我们也来制作一个折纸画吧。

  (五)玩耍活动。

  1、玩“猜猜什么没有了”游戏。(先让幼儿看清画中的物体,然后通过折叠,藏起一样物体,让幼儿猜猜什么没有了。)

  2、启发幼儿思考:一张纸可以变出四个连续的圆,能变出八个、十个甚至更多的圆吗?小朋友回去后自己去试一试吧。

奇妙的纸教案6

  教学目标:

  1、了解利用各种纸材进行立体造型的基本方法。

  2、能愉快的参加教学活动,从体验各种造型媒材中引发美术兴趣,感受创作的喜悦。

  3、能够利用各种纸材进行造型游戏,初步掌握撕纸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用自己构想的方法来表现,感受创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造型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使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能够合理的运用纸材进行造型游戏,作品具有一定的美感。

  教学准备;供学生欣赏的示范作品

  彩色蜡光纸,固体胶,水彩笔(学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检察学具。(介绍蜡光纸)

  2、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用撕纸添画方法制作的各种形象(动物、人物、汽车、家具…)学生欣赏。

  2、分组让学生分析作品的制作方法。

  ⑴教师将作品分给各组同学,让学生分析。

  学生讨论,分析作品的制作方法。

  ⑵教师方法:撕纸——添画

  3、教师示范

  ⑴撕纸时动作要慢,要随意变换方向。

  ⑵撕纸之后要进行想象(教师可多撕几张纸,让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训练)

  4、学生尝试撕纸,并在小组讨论:它像什么?教师反馈。

  5、添画游戏:先由学生自己撕纸,再由学生们随着音乐围着课桌(课桌课前摆成长方形或圆形)旋转,音乐停,学生就坐在面前的座位上,将其他同学的作业进行添画。(教师可先作示范)

  6、教学:

  A、展评学生作业。

  B、本课的学习的内容。

奇妙的纸教案7

  教学目标:

  1、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培养实际生活中的创造性,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2、通过参与创作,合作交流,启迪灵感,感受生活。

  3、通过欣赏剪纸作品,感受古今劳动人民的高超技艺,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学习运用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创作美丽的

  教学过程:

  一、作品欣赏。

  1、谈话:同学们,我手中有一把剪刀和一张普通的纸。我国劳动人民就是运用他们创造出了民间艺术——剪纸,又叫做窗花。这古老的传统有1000多年的历史,风格独特,深受内外人士的喜爱。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古代与现代艺人之手的部分代表做品。(板书:奇妙的剪纸)

  2、利用课件与实物投影仪教师和学生共同准备的剪纸作品。

  3、提问:你最喜欢哪一幅剪纸?(学生对喜爱的作品进行谈话交流)

  4、教师对部分作品进行解说(主要针对古老的吉祥图案)。剪纸艺术是生活化的艺术,尤其体现在古代。剪纸都应用于生活的哪些方面?(服装、瓷器、皮影居家装饰等)

  二、作品分类。

  1、观察分析。

  (1)谈话:今天,我们一起看到了这么多的剪纸作品,在民间艺人的创作中,这些剪纸是分不同种类的。那么你们能进行分类吗?

  (2)小组讨论。

  学生的分类只要合理就予以肯定。比如:分为人物、动物、花草、文字等或以颜色分类。

  (3)。

  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从创作内容上看可以分为这几类,我们还可以从创作的方法进行分类。比如有的剪纸图案是由一组或几组完全相同的图案组合而成的,大家来看看有哪些。

  (4)学生从作品中找出部分符合要求的剪纸图案。

  2、研究方法。

  (1)引导观察:你们再来看现在这些作品,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教师出示以对折形式剪成的枫叶图案。

  提问:这张剪纸是什么图形?

  这样漂亮的图案,你们知道是怎样剪成的吗?

  (3)谈话:大家想不想做一名巧手小艺人,用剪刀来创作漂亮的图案?

  三、作品创作。

  1、尝试创作。

  学生观察书上两种正方形剪纸的步骤,并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具体做法。

  指名说说并演示两种方法如何折纸、剪纸。

  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剪法试着剪一剪。

  学生独立完成后互相交流,教师了解学生活动情况,并展示学生的作品,师生共同点评。

  2、独立创作。

  谈话:想想正方形纸还可以怎样折?你们还可以折成几折来剪?

  学生独立进行设计创作,后交流各自的做法。教师对学生新颖的设计给予肯定和夸奖。

  3、提高阶段。

  让学生自学课本上63页用长方形纸剪纸的做法,并模仿剪一剪。

  提问:用长方形纸你还能剪出什么漂亮的图案?

  学生思考,独立动手剪一剪,教师巡视学生活动情况,并参与讨论交流。

  四、全课。

  谈话:同学们,你们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聪明才智。瞧,你们创作出了这么多的精美图案,真令人佩服!请选择一件你最为满意的作品,将它贴在白纸上,并写上你的名字,然后放到讲台上展示,让我们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与创作的乐趣吧!

奇妙的纸教案8

  教学目标:

  1、广州有花城美誉,说一说新年里家里和广州的变化。

  2、能大胆撕纸,有意图地用彩色纸进行添画,表现出综合运用能力和求异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关注生活,能根据撕出的色纸的形状和色彩,展开想象,并能将其进行再现。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进行花的造型想象

  教学难点:

  鼓励学生根据回忆,把春节家里摆放的花用撕下纸的外形进行表现,并用同类色或对比色突出花朵。

  教学准备:

  学生方面:各种颜色彩卡纸、固体胶

  教学方法:

  开放式课堂教学,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索、教师引导为主。

  教学反思:

  本课是新学期第一课,刚过完年,问大家怎样过春节的,同学们都迫不及待分享。广州有花城美誉,我连忙引导学生说一说新年里家里和广州的变化。很多学生对家长去买花布置家印象很很深。我也就抓住这一点开展节后的'第一课。从学生作业情况看,老师能让孩子关注身边的事物他们在创作时会更有激情。最后一长作品的学生把心爱的玩意水晶宝宝也贴到画里了,他说想让水晶宝宝也开出漂亮的花呢。

奇妙的纸教案9

  设计意图

  “纸”的主题活动开展了一段时间。有一天,小朋友们学习折纸,婷婷折了个“纸盒”,引发了组内同伴有关“纸盒”用处的讨论。当小桐说要用这个纸盒装水喝时,大家开始争论起来。有的说:“不行,纸盒不能装水。”有的说:“可以,饮料就是用纸盒装着的。”观察到幼儿的这一兴趣点,我从“纸”的主题出发,利用园内资源,设计了本次户外科学活动“奇妙的纸”。

  活动目标

  1、通过“纸和水”的小实验,进一步了解纸的特性、种类及其作用。

  2、在对几种类型的纸进行观察、对比的过程中,初步感知科学就在身边,树立自信心,培养大胆操作、积极探索的意识和行为。

  3、体验科学活动中合作和探索的乐趣,懂得爱惜纸,增强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1)在实施“纸”的主题活动过程中,幼儿对纸的特性已有一定的认识。

  (2)提醒幼儿活动过程中需进入戏水池,宜穿凉鞋参与。

  2、材料准备:小纸盒(幼儿的美术活动作品、用普通纸制作)若干,特制纸盒(教师用废旧软包装纸盒如牛奶盒制作)若干,小篮子2个,小盆或鱼缸2~3个,小毛巾人手l条。

  3、场地准备:园内的戏水池中投放若干小金鱼;沿池边的草坪上,以半圆形摆放幼儿的座椅。

  活动过程

  1、户外情境观察导入,调动幼儿参与探索活动的兴趣。

  导入语:“今天,幼儿园的戏水池中来了一些小客人,是谁呢?一起去看看吧。”

  (1)师幼来到戏水池前,围圈坐在水池边,师提示幼儿观察水池里的小金鱼,鼓励幼儿边观察边与同伴交流感受,调动相关的生活经验。

  (2)师出示“小纸盒”,提出疑问,激发孩子探索“纸”的兴趣。

  师:“猜猜看,这些纸盒能帮我们把小鱼从水里邀请上来玩吗?”

  (3)幼儿围绕问题展开初步的猜想和讨论,师提议以实验验证。

  2、情境探索活动之一:感知普通的纸遇水后的情形,了解纸的“吸水”特性。

  (1)问题:“捞完金鱼后这些纸盒有什么变化?”

  (2)操作要求:把鞋子脱后放好,带着问题,自由取纸盒下水池里捞金鱼,随时和身边同伴交流观察与操作的'感受。

  (3)师指导重点:

  ①提醒幼儿如果纸盒烂了不要灰心,可以拿新的纸盒继续进行实验。鼓励个别胆小幼儿大胆尝试。

  ②重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操作时注意安全且不要弄湿裤子。

  ③渗透爱心、环保教育:要爱护小动物,不要用脚踢水或踩小金鱼。懂得爱护环境、烂了的纸盒要及时放到指定的小篮子里。

  (4)结束探索,离开水池,擦干手后坐在椅子上。

  3、集中交流,引发进一步观察与讨论,激发再次探索的愿望。

  (1)引发幼儿回忆初次实验过程,鼓励幼儿交流感受并回答活动前提出的问题。

  (2)巩固实验结果:出示装烂纸盒的小篮子,让幼儿尝试表述并了解:因为纸能够吸水,吸了水后的纸盒容易烂,所以捞不到鱼。

  (3)启发提问:“说一说你平时看到的纸吸水的现象。”(如,报纸会吸水等。)

  (4)出示特制纸盒,持续幼儿观察和探索的兴趣:“你们猜这些纸盒能够帮助我们把小金鱼从水里带上来吗?一起再下水去试试看。”

  4、情景探索活动之二:用特制纸盒捞鱼,了解特殊纸的“防水”特性,同时体验成功的乐趣。

  (1)问题:“先用软包装纸盒捞鱼,然后和上次捞鱼的纸盒比比看,有什么不同?”

  (2)操作要求:

  ①自由选择特制纸盒再次到水池里捞鱼,观察捞鱼后特制纸盒的变化。

  ②把捞到的金鱼轻轻放到小盆或鱼缸里并点数,与同伴比多少,并用一个完整句式对同伴说:“我捞到了×条金鱼。”也可以说:“我捞到了一条××颜色的金鱼。”

  ③捞鱼过程中要礼让、不争抢并爱护小动物。

  (3)教师指导重点:和幼儿一起捞鱼,引导幼儿注意捞鱼的技巧,适时帮助那些能力弱的幼儿,共同体验捞鱼成功的快乐。

  (4)结束探索,将纸盒放入指定小篮子中,离开水池,擦干手后坐在椅子上。

  5、集体讨论,了解特制纸盒能够防水的原因,进一步认识不同的纸有不同的特性。

  (1)引发幼儿回忆再次实验过程,鼓励其交流感受并回答活动前提出的问题。

  (2)分别出示装纸盒的篮子和装了小鱼的鱼缸、小盆,启发提问:“同样是纸盒,为什么这次用的纸盒湿了后不烂呢?”

  ①师提议把特制纸盒撕开,幼儿观察与探究纸盒能防水的“秘密”(见图3)。

  ②出示装了两次实验用纸盒的小篮子,引导幼儿对两种纸进行比较并说说感受。

  ③经验提炼,帮助幼儿认识有些纸能防水是因为纸上加了一层防水材料如锡纸或塑料膜(适时出示几种不同的防水纸盒让幼儿观察),而有了这些材料后,纸就不容易烂了并能防水、盛水。

  6、经验迁移:如何利用不同的纸的不同特性,使自己的生活更为方便和美好呢?

  师:“有了这些特别的纸,我们的生活就更方便了。你想用不同的纸做什么呢?”

  (1)启发幼儿调动生活经验和想象力,大胆讲述。对于一些有创意的想法给予肯定。

  (2)根据幼儿的讲述进行归纳,进一步说明纸与我们的生活和环境的关系,提倡爱惜纸,保护环境。

  活动延伸

  1、投放更多类型的纸盒进入区角,引导幼儿在调色、玩水等游戏中探索更多纸的玩法,继续感受不同种类的纸的特性。

  2、在接下来的科学活动中,通过PPT等多种资源帮助幼儿进一步认识纸的种类和特性,拓展知识面和思维。

  活动反思

  1、选材契合幼儿的兴趣点和年龄特征。活动从本班幼儿的兴趣点“纸盒的秘密”和“户外有小动物的水池”人手引导幼儿进行探索,有效调动了幼儿的生活经验、好奇心和求知欲。

  2、创设支持幼儿进行探索学习的游戏情境,寓教于乐。活动巧妙利用了幼儿身边熟悉的环境和事物,创设了“纸盒捞鱼”两次游戏情境,使科学小实验轻松有趣,并结合层层深入的提问帮助幼儿在动手实践、主动探索中对比发现不同纸的特性,初步感知生活中的科学。

  3、注意在科学活动中整合其他领域的教育内容,尤其重视良好行为习惯和品质的培养。让幼儿在获取成功喜悦的同时,既增强了对科学活动的兴趣,也发展了多种能力。

奇妙的纸教案10

  折纸画:奇妙的圆

  活动目标:

  1、在圆形上联想出简单的物体,并表现其主要特征。

  2、感受圆形变化的美。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奇妙的圆”、各种大小不同的圆、图画纸、记号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感悟活动。

  1、魔术游戏,出示课件,看看这些圆形变成了什么?

  2、探索圆形的变化。

  (1)幼儿与同伴讨论、把圆形变成什么?

  (2)请个别幼儿说出自己想把圆形变成什么?

  教师用语:你们真是一个聪明的魔术师,会把圆形变成这么多可爱的东西。

  (二)尝试制作,进行圆形联想。

  1、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制作。

  2、注意画面的.合理安排。

  (三)展出幼儿的作品

  请幼儿介绍自己把圆形变成了什么,并把它编成一个好听的故事。

  活动目标:

  1、在圆形上联想出简单的物体,并表现其主要特征。

  2、感受圆形变化的美。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奇妙的圆”、各种大小不同的圆、图画纸、记号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感悟活动。

  1、魔术游戏,出示课件,看看这些圆形变成了什么?

  2、探索圆形的变化。

  (1)幼儿与同伴讨论、把圆形变成什么?

  (2)请个别幼儿说出自己想把圆形变成什么?

  教师用语:你们真是一个聪明的魔术师,会把圆形变成这么多可爱的东西。

  (二)尝试制作,进行圆形联想。

  1、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制作。

  2、注意画面的合理安排。

  (三)展出幼儿的作品

  请幼儿介绍自己把圆形变成了什么,并把它编成一个好听的故事。

奇妙的纸教案11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布贴人像》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布贴画简洁、概括、粗犷的形式美感。

  2.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布贴人像的工艺技法知识。

  3.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布料人像的裁剪、粘贴制作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了解布贴画的工艺技法知识,并感受简洁、概括、粗犷的形式美感。

  教学难点:

  布贴人像的制作。

  作业要求:

  有不同颜色、不同质地的布料,粘贴一幅同学、老师或家长的像。

  课业类别:

  工艺设计制作课。

  学生学习用具准备:

  图画纸、彩色布(要颜色不同、质地不同的布料)及人像图片、胶水。

  教师教具准备:

  范画、步骤图、彩色布、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组织教学

  1.鼓励学生上课专心听讲,踊跃回答问题。

  2.检查学生带图画纸、布料、人像图片的情况。

  二、复习旧知识

  设问:什么是布贴画?

  :运用布料的不同颜色,不同质地进行组织、粘贴,以表现形象的方法。

  三、上次作业

  (出示6幅优秀的、有代表性的作业讲评)

  优点:裁剪、粘贴技巧有提高,注意了巧用布料。

  不足:画面的组织、疏密、遮挡处理不好。

  四、讲授新课:

  (出示范画。书16页上三幅学生作品教师课前制成大幅范画)

  1.分析范画内容。(意图:使学生学会分析作品,并引发美感,提高兴趣。)

  设问(1)三幅范画表现了什么内容?

  :作品表现的是人像。有男、有女,有短发、梳辫子的,还有戴头巾和戴眼镜的。还表现了不同的相貌特征,有的人脸形是椭圆的,扁圆的。眼睛有大有小,鼻子有窄有宽,嘴也有大有小。还穿着不同颜色的衣服。

  设问(2)三幅范画是用什么方法进行表现的?

  :是用布贴的方法表现人像的。

  2.出示课题:布贴人像(板书)。

  3.向学生讲清本课及本课时的教学任务。

  本课将在前面布贴《一篮水果》、《瓶花》作业的基础上学习用布贴制作人像的方法。本课时进行设计,并根据画面需要确定所需的布料。本课学习用布贴为同学、家长或老师制作一幅肖像。

  4.分析范画的表现形式特点:

  设问(1)选择布料应注意什么?

  :比如对颜色的选择,根据表现的人的肤色、头发颜色、衣服的色彩及图案来确定布料的颜色,并且可以进行夸张。在选择布料质地时,根据人体各部位的特点进行质地选择。比如头发、眼睛适合选用较厚而带毛茸茸感觉的布料,去表现头发、眼睛的厚重感。皮肤则应选择薄料去表现皮肤的细嫩、光滑。甚至巧用布料质地与颜色。(出示范图:书上下面一幅作品。)这幅作品用了一块小白花的花布做衣服,给人感觉穿了一件蓝底印花的衣服,又用了一块花布做蝴蝶结,与红头发的颜色形成对比,花布与一种色的布又是一个对比,使要表现的各部位又清楚、又有变化地表现了出来。

  5.分析作业步骤:

  (1)构思:确定表现的对象(举起教师已准备好的人像图片)是同学、老师还是家长。通过认真观察人像图片,找出人物最明显的形象特征。

  (2)画草图:用较大的作业纸8开或16开都可以。

  按以下步骤草图:(示范)定头的位置,画头的基本形,画出脖子的位置,画领口及衣服上半部,刻画头发及五官的特点。她是一名活泼可爱、关心同学、帮助别人、尊敬老师、家长的优秀少先队员。

  (3)根据表现的人物的肤色、头发颜色、衣服的颜色和样式确定选择不同颜色、质地的`布料。

  五、课堂练习:

  构思、画草图、选择和确定布料。

  六、课堂:

  选择设计人物形象特点突出的作业讲评。布置下次课准备的学习用具:草图、选择好的不同颜色、质地的布料、剪刀、胶水。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检查草图、布料、剪刀、胶水的准备情况。

  二、复习旧知识:

  设问:布贴画怎样来选择布料?

  :要根据表现对象的各部分结构特点来决定。如人的皮肤适合用薄一点的布料,毛发则需要厚而有毛茸茸感觉的布料。

  三、讲授新课:(板书课题)

  1.分析布贴人物画的结构层次。

  用布粘贴人像时,一般是头发、五官粘在脸的上层,脖子在脸的下层,衣服领口压在脖子上层,红领巾在衣服上层,领子下层。

  2.向学生讲清本课的任务。

  3.分析作业步骤并示范

  (1)按粘贴的顺序进行裁剪。

  A.用已选定的适合表现人物肤色的薄布料,按草图的位置、大小、脸的基本形状剪下来,放在一边。

  B.用已选定的带毛茸茸感觉的布料,按照头发的样式剪下来。用适合表现衣服的布料,剪出上衣的上半部分形状。放在一边。

  C.用已选定的花布剪出蝴蝶结,用较厚,毛茸茸感觉的布料剪出眼睛,选出比肤色略深的布料剪出鼻子的形状。用红布剪出上下嘴唇、红领巾放在一边。

  (2)将剪好的的布料,按粘贴的顺序放在草图上,检查裁剪是否合适,可以进行修改。

  (3)按层次、顺序粘贴。

  A.将“脸”的背面涂上胶水,粘贴在恰当位置上用手抚平贴好。

  B.将“头发”的背面涂上胶水,粘贴在脸的上层位置。将“上衣”的背面涂上胶水,粘在头下部衣服的位置上,高领还可压住脸的一部分。

  C.将“蝴蝶结”粘贴在头发一侧上层,使其压在头发上面。将“眼睛”粘贴在恰当位置上。将“鼻子”,上、下嘴唇粘贴在恰当位置上。将“红领巾”粘贴在领口位置上。

  (4)一幅完整的人像制作完成了。

  四、课堂练习:

  剪贴脸、头发、上衣、剪贴五官、蝴蝶结、红领巾。

  (教师巡回指导)。

  五、课堂:

  (1)选择人像特点突出、巧用布料、有层次的作业讲评。

  (2)也可把全班作业排列在一起,搞一次小型观摩会形式的。

奇妙的纸教案12

  活动目标:

  (1)能积极参与探索活动和关心周围生活中的小科技产品;

  (2)了解纸吸水后易变形的特点,比较发现经特殊加工后的纸杯所具有的轻便、卫生、不吸水、不污染环境的优点;

  (3)在操作活动中仔细观察,善于发现问题,有初步的比较分析能力。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纸折的杯子、纸杯,每人一个;不同质地的杯子;毛笔;白纸;蜡烛若干。

  活动过程:

  (1)了解纸吸水易变形、变烂的特点。

  A、玩“饮料店”游戏,请幼儿选一个杯子自己盛饮料;

  B、请幼儿用纸折的`杯子盛水,观察纸折杯子的变化。提问:纸折的杯子怎么样了?为什么会这样?

  小结:纸遇到水后会吸水,这样纸就会变软,慢慢渗水、变形、烂掉。

  (2)发现两种不同纸杯盛水后的不同点并寻找原因。

  A、提问:纸杯也是纸做的,为什么却能盛水?请幼儿拿一只一次性纸杯,通过折折、刮刮、抠抠等方法去探索、发现。提问:你发现了什么?白白的是什么东西?(蜡)纸杯上为什么要涂蜡呢?

  B、小实验:用蜡在纸上涂一层,再用毛笔蘸水涂,观察其现象。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蜡有什么作用?

  小结:蜡不吸水,蜡涂在纸杯上就像给纸穿上了一件雨衣,纸在蜡的保护下,遇到水也就不会变形了。

  (3)了解纸杯的优点。提问:你在哪里用过纸杯?纸杯有什么优点?

  小结:让幼儿通过与其他材料做的杯子进行比较,发现纸杯具有轻便、卫生、不吸水、不污染环境等优点。

  活动反思:

  各种各样的杯子是幼儿非常熟悉而又经常使用的日用品,因此活动中我注意收集利用丰富多彩的材料,结合幼儿的实际经验,调动幼儿多感官参与,鼓励幼儿自由观察、操作、发现、比较、讨论与探究,充分展示了一个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发现学习的动态活动过程。让幼儿带着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探究欲望,对杯子的种类、材料、用途、细微特征及异同展开了多角度的联想和思考,在亲自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加深了认识,以致于在"我想发明的杯子"这一环节中都积极参与,各抒己见,其观察能力及创造思维能力得到了高度和谐的发展。

  小百科:纸杯是把用化学木浆制成的原纸(白纸板)进行机械加工、粘合所做得的一种纸容器,外观呈口杯形。供冷冻食品使用的纸杯涂蜡,可盛装冰淇淋、果酱和黄油等。供热饮使用的纸杯涂塑料,耐90℃以上温度,甚至可盛开水。纸杯的特点是安全卫生、轻巧方便。公共场所、饭店、餐厅都可使用,是一次性用品。